步行养生原则及方法
步行是一种方便、安全又有效的锻炼方式,也是唯一能终身坚持的锻炼方式。有规律的步行还能降低血压;促进心脏冠状动脉血流的畅通;增加血液中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含量;缓解疼痛;增强腿力,预防骨质疏松症;步行还能促进全身血液循环,改善大脑与植物神经功能,提高智力水平,预防老年痴呆症。
时时缓步,食毕当行
人体需经常运动以助气机舒畅。步行养生无需拘泥于场地、时间的限制,长时间在办公室工作的年轻人、在家中休养的老年人乃至孕妇都应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时常步行。在工作学习之余于办公室或家中进行小范围、短时间的步行锻炼有“流通络脉”之功,每日数次,积少成多,于身体康健必有裨益。而孕妇在孕产期间因阴血聚宫养胎,易致心神失养,情志不畅,时常步行可宁心安神,于胎儿有益。除平日闲暇时刻外,食后为步行养生最佳时间点,食后步行在消食积的同时,可调和营卫,理气健中,预防痹证、积聚等疾病的产生与发展。
行不疾步,足不妄行
养生以不伤为本。《万病回春·云林暇笔(凡十二条)》云:“步履以安为主。”具体而言“安”可指2个方面:
(1)步行速度不宜过快。
行不疾步,缓步慢行方能怡情养气,当下部分步行锻炼者喜快走,长远来看则不利于元气充养。
(2)每次步行距离不宜过长,时间不宜过久。
适当的步行锻炼可舒筋健足,但久行久立则对筋骨、肝肾反有损伤。若步行时感觉乏力、气喘,则应放慢速度或稍事休息。本原则对于食后步行来说尤为重要,食后所饮之物停于胃中,缓步徐行自可,但若疾步快走、远行,则耗气伤津,有碍中焦气机升降,反令脾胃运化不及,易使所饮之物滞留而引发腹胀、腹痛等症,长此以往食积不化,则脾胃愈虚。
调整呼吸,行而不语
养生多强调形神兼养。在步行过程中,呼吸是养神的重要环节。传统养生呼吸术法提倡平心静气,鼻纳口吐,吸多呼少。步行之时亦应遵守此法,从而推陈出新,宁神安性。同时由于步行动气,此时开口则必定难行呼吸术法,易使气机不畅,神志不宁,故而步行养生还应做到静默缓行。
提示:在享受本文内容的同时,请注意版权归属 徐州鑫坤机电设备有限公司https://www.xzxkjd.com如果您觉得有价值欢迎分享,但请务必注明出处,感谢您的理解,谢谢!
以下部分内容需要登录查看 立即登录